11月30日上午,机关党委中心组学习第四小组在西苑办公楼3楼会议室举行第十次中心组学习活动。来自教务部、组织部/党校、人力资源处、财务处、规划基建处、审计处、国际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招投标管理中心、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的副处级以上干部共19人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本次学习活动由机关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刘泽华主持。

本次学习活动的主题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牢牢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九个坚持”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原则,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按照“六个下功夫”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写好南华发展的奋进之笔。

首先,刘泽华处长领学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校党委书记王汉青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场报告会核心要义、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学校及机关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制度等内容。
接着,中心发言人组织部副部长刘富珉、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兵依次发言。
刘富珉副处长作了题为《人才培养要注重提升美育素养和劳动精神》的中心发言。刘富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照国内一流高校的标准,我校在对大学生的美育教学和劳动精神的锤炼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需及时补齐短板,主要表现在美育教学弱化、劳动精神培养不够这两个方面。应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树牢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理念。
网络信息中心刘兵副处长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教育改革中的“9个坚持”和今后开展教育工作的“9个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王汉青书记也提出了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的南华思考,崇尚学术的南华价值体系。
接着,刘泽华处长作了题为:《挤“水课” 建好课---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的总结发言。刘泽华处长认为:做实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三不”,即不务“虚工”、不开“水课”,不出“泡才”。接着,他从“学文件掌握时代新要求、挤水课适应教学新常态、推改革促进课堂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学文件掌握时代新要求,即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牢牢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九个坚持”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原则。深刻认识构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创新能力建设的“三大指标体系”,打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攻坚战”,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按照“六个下功夫”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挤水课适应教学新常态,即调整“水专业”、淘汰“水课程”、整顿“水老师”。建立课程教学新常态:教师不走过场、潜心教书育人,学生不蹭学分、刻苦读书学习。提升学业挑战度、课程难度,保持一定的淘汰率。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措施为:严把好关口、建设放心课程、拓展课程深度、改进课程考核、健全课堂评价、优化教学环境、完善教学激励、建立退出机制等十个方面。
推改革促进课堂新发展,即:教师应该主要承担起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导者的职责,而不是直接的知识传授。教师应为学生订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进行引导。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知识传输的角色将逐步被取代。教师将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意志力、创造力、个性化等角色发展。教师应该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变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改进教学资源。
刘泽华处长强调,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应该瞄准一个目标——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使好两个抓手——放心课程库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实现三个转变——让教学管理更严、教学生态更新、教学效果更好。
最后中心组成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应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带好头。积极参与本科教育教学,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大精力投入,做好课程建设,上好每一堂课,在教书育人岗位和管理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