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党员同志们:
大家好!我带来的微党课题目是《扶贫攻坚,彰显党员本色》。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已有500多位基层同志倒在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甚至付出了生命。”战役之艰辛可想而知。
南华大学的扶贫点在涟源市古塘乡群山村,平均海拔686米,素有“涟源的青藏高原”之称。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有女莫嫁群山村,四十岁的劳力还打单身。”来自我校研究生院党支部的戴剑勇老师是群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暗暗下决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乡亲们说:南华大学对群山有大恩。
根据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思想:“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找准穷根,明确靶向,才能扶真贫,真扶贫”,戴剑勇走进1807名村民家中,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可有病人躺在床。通过调查走访、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群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原来的104户349人确定为81户276人。记得村里有个老吴头,人称“老刺头”,意见最多,牢骚满腹。2016年,老吴头的女儿得了尿毒症。戴剑勇立即落实医保,联系医院,捐钱捐物。孩子基本恢复了健康,老吴头说:“南华大学对我们群山有大恩啊!”
戴剑勇说:群山是我的第二个家。
山路十八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看到乡亲们挑着水桶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戴剑勇感到心酸。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理念:“扶贫工作要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是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先决条件。”戴剑勇带领村民实施了7大工程。首先是引水入户工程。历经多月勘查与查证,他终于在低洼密林中找到了一处暗泉。筹集资金,修建水池,铺设管道,清澈甘冽的山泉水流进了家家户户。与此同时,兴修水利、硬化田垅、修建公路、安置路灯、光伏发电,危房改造,7大工程让乡亲们啧啧称赞,戴剑勇说:“群山村是我的第二个家,自己的家哪能不建设好呢!” 宁静的夜晚,蛙声虫鸣,稻花香里,100多盏路灯像卫士一样昂首肃立,把寂静的山村映照得分外明净安详。喜悦、欢笑、泪水……交织在戴剑勇的心底:妻子做手术时,他在带领村民硬化水渠;女儿高考时,他忙碌在危房改造的建筑工地;母亲辞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忙召开村支两委的重要会议……
孩子们说:我想上大学!
让戴剑勇焦心的还有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群山小学。4个老师,30多个孩子,置身危房之中,去古塘小学太远,去湄江小学还要轮渡。习总书记曾说:“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南华大学党委行政投入118万元重建群山小学。记得,王汉青书记来到崭新的群山小学,抱起6岁的小飞飞,慈爱地问:“小朋友,你想不想上大学?”“想!”孩子清澈如水的大眼睛闪烁着渴望的光芒。王书记听后开怀大笑:“非常好,小朋友,你要好好学习,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小飞飞连连点头。王汉青书记还带领全校师生跟群山村的乡亲们“结亲戚”,送温暖,谋致富,话家常,乡亲们的心里暖洋洋的。南华和群山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王汉青书记说: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队。
经检测,群山村土壤富硒,产品也富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戴剑勇带领村民们打造一个个富硒品牌:富硒米、富硒金秋梨、富硒牛羊肉、富硒熟食猪……在金秋梨种植基地,看到梨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王汉青书记关切地问:“富硒米,金秋梨,今年的产量咋样?销路愁不愁啊?”深深感谢南华大学全体教职员工,累计认购金秋梨38.4万斤,大米17万余斤,黄牛肉2500余斤、黑山羊肉1400余斤。”
2017年底,群山村实现了贫困人口脱贫与贫困村退出,经湖南省联合验收考核小组综合考评,南华大学2015—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验收考核为“优秀”。戴剑勇结束三年扶贫工作,离开群山村的那天,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手,问:“戴伯伯,您以后还会回来吗?”戴剑勇说:“戴伯伯是南华人,也是群山人啊,戴伯伯一辈子不忘群山情。”乡亲们给学校党委送来了5面锦旗,并请求学校继续支持群山村的发展。王汉青书记说:“学校将带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继续支持群山村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形成永久性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