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首页上页12345...8下页尾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中心组学习 >> 正文

网络信息中心党支部党员刘兵2019年第二次中心组学习发言稿: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改革

2019年04月25日 08:47   刘兵   


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倒退没有出路。改革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需要突破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推动各项事务“加速跑”。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在十大民生工程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在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提出了“一件事一次办”的改革策略。我就结合我的工作情况谈一谈信息化推动改革的个人体会。

第一、信息化推动深化改革是新时代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之路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解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的改革将只能是局部的、有限的、表面的,内涵建设是不全面的,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曾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信息流调节着人流与物流的数量与方向,行使着组织、计划、指令、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信息流通已成为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以提高服务能力。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网络中心推出的“网络服务办事大厅”,将网络信息中心的故障报修、校园卡补卡、办公系统保修、账号申请、入网申请等等热点业务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精简办理流程,让师生少跑路,而且受理时间、受理人、办结时间、故障原因等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接受广大师生监督,也有助于利用大数据改进办事流程。

第二、信息化推动深化改革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政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要明显滞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高校的竞争意识淡薄,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一些部门一数据统计就是发通知全员动员,耗费大量精力,且准确率不高。如果改变思维方式,建立一个权威可信的数据共享,必将利人利己。学校将2019年定为作风建设年,提出了ERP、Server Design的要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线上审批,可以提高流程的精细管理,提高效率。

第三、信息化推动深化改革需要重视信息资源建设

硬件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南华大学信息化目前完成了第一阶段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第二阶段的人员、教学、科研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参差不齐,反复提交材料的重复劳动还比较明显,第三阶段的数据集成,整合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做到“网络通、数据通、应用通”,现在仅仅实现了本部教职工权威数据共享公用。大部分业务信息资源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人事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都是去年签的合同,目前还在建设中。各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不可逾越的必然,也是功能集成化、校园智能化的基础。要减少师生的重复劳动,就需要各个职能部门辛苦劳动,一是把大量数据数字化,二是及时准确的对信息维护更新。这个是工作量很大的工作,也是个有技术难度的工作,亟需各个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解决。学校在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提出了“一件事一次办”的改革要求12月份见成效,而信息资源建设也是实现网上办事的基础,需要高度重视,抓紧建设。

上一条:教务部党支部党员廖新元2019年第二次中心组学习发言稿

下一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核三力公司党支部党员聂百洲2019年第一次中心组学习发言稿: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