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19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安排,自学了相关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参加了今天上午(4月24日)王书记主持的校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聆听了校领导的中心发言和王书记的总结讲话,感到收获颇多。雨母校区(新校区)的建设是学校的重点工程,也是近几年规划基建处的重大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把我校新校区建设成为绿色校区、美丽校区、智慧校区、宜居校区。
(一) 把握新校区建设的三大特点
1、新校区建设工程项目多、种类多的特点
从建设项目组成来看,它主要包括:公共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体育 馆、运动场、餐厅、教师公寓、学生公寓以及道路建设、各种供电、供水、供气的地下管线、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项目从立项、选址定位、地质勘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要经过很多程序。各建设阶段涉及的单位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部门,材料、设备供货方以及可行性论证、招标代理等相关咨询单位;涉及各级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主管部门,住建、规划、公安消防、环保、气象、人防、质检等多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并且和政治、经济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联系;还涉及高校内部的各部门(如使用部门、审计处、招投标中心、网络中心、保卫处、财务处等)。因此大学校园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校内外协作配合环节多的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多,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气候的制约、矛盾的协调等,都增加了高校建设项目的复杂性。
2、 新校区工程项目要求严,廉政和安全风险大
新校区工程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到土木建设、建筑装饰、设备安装等,工程项目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涉及范围广、不确定因素众多、一次性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项目在整个实施周期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必须加以预防和把控。建筑行业是安全高风险行业,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基坑坍塌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轻则伤人,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参建各方在日常工程管理当中必须要将安全放到第一位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建设方来说,必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基建管理队伍,引领工程顺利进行。这便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坚守岗位职责、敬岗爱业,不惧艰难、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新校区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周期长。新校区建设工程不同于一般工程,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增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教学迎评的展开,它的工期要求都很紧,一般的建设都要在学生九月份开学前竣工。而且校园建筑是配套使用的,教学楼完工的同时,学生的宿舍、食堂、操场等建筑和设施也必须建成。所以需要我们统筹安排、周密考虑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施工单位招投标、工程建设等各阶段工作;要编制完成建设工期总体控制性网络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完成时限,明确工作人员的任务分工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建设工期按时完成。从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到工程项目的实用阶段,需要三到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样一个比较长的周期里,国家、社会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有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征地拆迁政策的调整,财评政策调整、消防要求进一步严格,贷款政策的调整等,对土地的征用、建设资金的筹措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学校不断扩大招生,有分期建设、分期投入使用的要求,这些因素又使建设项目周期加长。
(二)新校区建设做到三个统一
1、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相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是高校新校园(新校区)建设中的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既各自独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校区)建设来说,规划是“龙头和总纲,它制约着设计,指导着建设,影响着管理;设计是基础和枢纽,它受制于并落实着规划,制约着建设,影响着管理建设是关键,它受制于并落实着规划和设计,制约并影响着管理;管理是保障,它为规划设计的落实与执行提供保障,为建设的实施与推进提供保障,并贯彻于建设的过程之中,更在建设任务结束以后“粉墨登场大显身手”正因如此,在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作为高校领导者管理者尤其是新校区建设领导者、管理者,必须始终坚持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协调统一,从而精心实施有效推进新校区建设。新校园(新校区)规划要深谋远虑放眼长远;新校因(新校区)设计要服务育人;新校区建设要次第有序、、统筹兼顾;新校区管理要务实求是,、开拓创新。
2、坚持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相统一。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涉及诸多因素,而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是其中四个主要因素。这四个主要因素各自独立,相互联系,并有机统一于项目建设。进度是项目建设的基础,质量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成本是项目建设的制约,安全是项目建设的保障。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校新校区建设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坚持进度、质、成本、安全的协调统一,进而精心实施、强力推进新校区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进度要科学控制;项目建设质量要严格监管;项目建设成本要尽力降低;项目建设安全要常抓不懈。
3、坚持项目、环境、队伍、效益的协调统一。高校新校区建设,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实施和推进的,或者分为一期建设、二期建设甚至三期建设,或者分为近期建设、中期建设、远期建设,或者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扫尾阶段,等等。可见,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和推进高校新校区建设,重要的-着是实施和推进好阶段建设。高校新校区的阶段建设,涉及到项目环境、队伍、效益等诸多因素。项目、环境、队伍、效益这四种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一起服从和服务于高校新校区的阶段建设目标。其中,项目是阶段建设目标的支柱,环境是阶段建设实施的支撑,队伍是阶段建设力量的中枢,效益是阶段建设成效的显现。要实施和推进好高校新校区的阶段建设,就应当坚持项目、环境、队伍、效益的协调统一。建设项目要强化管理;建设环境要积极优化;建设队伍要选准管住;建设效益要逐步提高。
(二) 做好三大重点工作
1、进一步转变管理服务理念。要实现“师生满意”,根本在于转变服务理念。规建处管理人员要换位思考:与基层学院换位,从制度设计上引导基层“以师生为中心”,以制度建设支撑服务理念和行为的转变;与职工换位,深入施工现场,为一线职工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与领导换位,敢于担责,主动担当,心中始终装着学校大局,从上到下传递正能量。
2、进一步修改相关制度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规建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便于更好地建设“绿色、美丽、智慧、宜居”校园,对照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对本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事项、服务事项以及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3、进一步优化各种办事流程。根据规建处的工作职责和相关规章制度,按照“程序规范,流程简便”的要求,对现有工作业务流程编制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工作业务流程包括两大类:一是面向师生的管理服务工作流程,二是面向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工作流程。在规范和优化工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编制工作业务流程图。流程图内容要包括:流程图名称、流程图、注意事项等。面向全校师生的管理服务工作流程,除在规建处网页公布外,还要根据工作业务流程图的内容在学校“办公网”上公布。
(三)培养一支“三顶”干部队伍
做好学校的规划建设工作,需要一支高效、务实、廉政的基建干部队伍。
1、认真学习,提高规建处干部队伍素质和政治敏锐性
一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二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增强政治敏锐性;三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做道德模范。为此,加强规建处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大对政治学习的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学习心得。
2、加强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建设,培养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 一要培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二要树立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文明服务的理念。为此,规建处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经常下施工现场和各基层学院,了解师生诉求,解决实际问题。
3、营造诚信为本、廉洁干净的文化氛围
一要增强施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二要强化施工从业企业以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道德;三要建立和完善建设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做到用户放心,生产过程安全顺畅。为此,一是加强对施工从业企业的安全教育。二是加大建设检查力度,加大建设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加大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督力度。采取全程监管的方式方法,确保生产进程合法、生产过程安全、产品质量优良,为全校师生提供放心的建设产品。三是要加强规建处职工和施工企业的廉洁教育,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坚决杜绝腐败现象。
通过教育培训,让规建处的每一位员工都发扬“三大奉献精神”:奉献汗水、奉献爱心、奉献青春。发挥“两大育人功能”,即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争做“三顶好干部”,即关键时刻顶得上、顶得住、顶得好。为建设我校绿色校区、美丽校区、智慧校区、宜居校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