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 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去占领。”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承担着捍卫马克思主义思想舆论阵地责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重担。
有这么一个编辑团队,近二十年来,在自己平凡编辑岗位上,在栏目策划、选题、约稿、组稿和编校等创造性劳动中,奉献小我成就“大家”,牢记使命,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捍卫社会主义舆论阵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到了一个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编辑部时常要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当下重大社会问题,来进行策划、选题、组稿。选题调研,组稿约稿,均需要与作者不断进行沟通。他们从原来的手写约稿信函到现在电子邮件约稿,以及不厌其烦的电话、短信来联系作者,反复针对选题来讨论,甚至节假日编辑们也不间断对作者的问候和祝福,只为了一篇高质量的稿件。十八大以来,他们策划了“马克思研究”“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纪念蔡和森诞辰120周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党的十九大精神”等8个专题24篇理论文章。这些文章有些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有些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极大地激发了读者对我国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认同,起到了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文章的审稿和校稿一项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耐心的工作。审稿的专家意见要及时与作者沟通,作者对专家意见又有不同的看法,读者又对刊出的文章抱有不同想法。编辑们就化身为一座桥梁,不论身在何时何地,随时充当他们沟通的渠道,编辑们甚至都可以做到对每一期作者的名字倒背如流,知道他们写了哪些内容的文章,甚至对这些作者的性格都了如指掌。而为了期刊的按时刊出,编辑需要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经常为了赶进度而加班到黑夜,回家后,在忙完家务,又要打开笔记本电脑继续投入到新闻、专题选题的工作中。
注重传承,力争优秀。二十年来编辑部的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却始终坚守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们有着努力学习以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进取精神;有着踏实采编不断付出的敬业精神。二十年的坚守,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捍卫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在这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场上,他们不愧是无名英雄!二十年的坚守,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2013年开始,《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身处惊心动魄的险境,期刊社党支部全体同志却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牢记使命,坚守着马克思主义思想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