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首页上页12345...8下页尾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中心组学习 >> 正文

期刊社党支部党员卢克建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打造国际话语体系

2018年10月18日 09:09   南华大学期刊社 卢克建   


 

学习了《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媒评论》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学习材料之后,我收获很大,也引起一些思考,我想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国际话语权体系的话题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第一,打造国际话语体系一定要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底气,自己都不信怎么说服别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当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有过十分屈辱的历史,西方文明“打败”过东方文明,也打断了某些人脊梁,失去了文化自信,最典型的是《河殇》,把东方文明喻为“黄土文明”,把西方文明喻为“蓝色(海洋)文明”。

第二,话语体系的构建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基础深厚。谁的学术研究基础深厚,学术水平高,谁就有可能掌控学术话语体系。其他人就只能在他的学术术语、范式下研究或阐述。只有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命运共同体”等体现中国智慧的思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甚至在国内并没有很强的话语权,习近平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在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在国内看,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消灭私有制,剩余价值理论,不过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如在经济学科中多数以“西方经济学”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甚至使用的是西方的原版教材。在学术期刊上充斥的是“经济理性人”“边际效应”“利润”“偏好”“稀缺”等西方经济学术语,“剩余价值”“劳动价值”“可变资本”等失踪了。如在法学学科基本上是西方法学理论的移植,根本就不提马克思主义法学,甚至对“法律是以国家名义的统治阶级意志体现”都不提了。还有更不正常的是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却遭到围攻。如2014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王伟光同志,写了一篇题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标题是邓小平的原话)的文章,正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轰动一时,网上点击率达100万人次。敌对势力的攻击、谩骂,铺天盖地,党内一些领导干部也参与围攻,责备王伟光同志想以阶级斗争为纲,想搞“文化大革命”,令人哭笑不得。20181月,为了记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人民大学周新城教授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共产人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标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这样一篇普通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却出乎意料地引起了轩然大波,网上点击率高达154万,创了理论文章的点击记录。歪曲、污蔑、攻击的言辞,无所不用其极。值得注意的是,党内一些领导干部也参与其间。有一名干部公开讲,消灭私有制是旧共产党的主张,新共产党是维护私有制的,说这篇文章老掉牙了,不合时宜。

国际上看,只讲“文明冲突”,不讲“阶级斗争”“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只讲“农耕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不讲“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只讲“历史的终结”,不讲“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只讲所谓“普世价值”,不讲“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只讲“人权”,不讲“主权”;只讲“修昔理德陷阱”“中等发达国家陷阱”,不讲“殖民”和“剥削”等等。马列主义所建立的一套话语体系如“全世界联合起来”“帝国主义”“民族解放”“垄断资本主义”“战争策源地”等销声匿迹了。当然,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体系也要创新。

第三,以我们在做的事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国际国内话语体系,而不是简单为显示学术研究前沿只跟着西方话语体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世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上一条:党政办党支部党员蔡银枝第十次中心组学习发言稿

下一条:人事处党支部党员龙志坚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提高政治站位 构建南华大学价值、指标、话语体系 打好三大攻坚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