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首页上页12345...8下页尾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中心组学习 >> 正文

校工会档案馆党支部党员张红艳第十次中心组学习发言稿: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工作的点滴思考

2018年12月06日 10:53   档案馆 张红艳   


 

全国教育工作会召开后,学校党委组织了多次学习,通过聆听报告及自学,深刻地领悟到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习总书记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高度,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明了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根本要求,科学回答了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了根本遵循。笔者就讲话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所蕴含的理论品质的继承创新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方法论维度的求真求实性,结合自己部门的工作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理论品质的继承创新性

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立德树人之“德”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办学要义所在,人无德不立这是历来的训导。道德品行是教育对人的素质和精神世界的塑造。我党的教育方针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都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国革命建设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再次明确提出在新时期要继续坚持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他指出:“中国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还提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思想,为进一步明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的方向,他指出:“在中国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和实践框架。

二、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教育事业是人民的事业。让人民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习总书记谈到:要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以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特别是“四个服务”目标定位,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是党的十九大目标任务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十九大报告始终围绕的是人民的中心地位,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全国各族人民都能系统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是党为人民办教育的初心。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文明的传递,更有着阻断贫困、促进公平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的发展让大多数人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已显示出社会主义教育的普惠性。

育才造土,为国之本。人才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教师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把握、对教育教学规律及教书育人规律的把握,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正如习近平谈到的“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为高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的路径。

三、方法维度的求实求真性

立德树人中的“立德”与“树人”是辩证统一的,两者辩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立德是方法,树人是目的;立德是过程,树人是成效,缺一不可,“树”是关键。面对纷繁复杂多样多元的世界,面对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期,高校应怎样树,树什么,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从方法论维度提出了九个坚持、六个下个功夫。“六个下功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育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为树什么人、如何树人,为谁树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以及最终目标的达成,无一不是遵循了科学的基本规律。立德树人之“树”,既有内容的价值指向,也有方法的意义指向,其关键是掌握和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达成教育的最终目标。青年学子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求学阶段,因此,要在广大学生思想认识上、价值观领域内的“树”上下功夫。回顾历史,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崇高理想;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而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改革开放之初的北大学生更是率先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对今天的大学生应从“树”的内容、路径和层次上下功夫,鼓励他们“用青春梦”激荡“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理念,蕴涵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指导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党委自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一基三实一路三建”以来,着力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成了校史陈列馆。校史成立馆有特色、有亮点也富有成效,集平面展示、立体展示和科技展示于一体,这是校党委秉承务实求真、勇于创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积极探索新规律新路径新方法的大手笔。校史成立馆的建成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如何让校史成立馆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辐射功能、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我们将按照王书记在校史陈列馆揭幕上提出的“高品位、高标准、高要求”的建设要求,挖掘好、利用好、传承好南华精神。一方面,在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档案工作人员工作规范,引领工作人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行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好适应南华发展的一流档案管理团队,打造好一流的讲解员队伍,讲好南华故事,传播好南华声音。把校史陈列馆真正建设成王书记提出的“一个历史文化的回顾基地,南华校园文化年年提升的一个基地,展示南华大学办学成就、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成为鼓舞我们南华人努力向上,争创一流的教育基地。”另一方面,以校史陈列馆为“原点”,做好校史的延伸研究,这方面已组织团队在思考,列出了七个方面的问题。还要进一步做好咨询研究、助推研究,为学校打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服务社会”三大攻坚战,建设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创新能力建设”三大指标体系以及话语体系、价值体系发挥好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

上一条:国资处陈熹2018年第十次中心组学习发言稿: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尊师重教落在实处

下一条: 学工部团委党支部党员李海洋第十次中心组学习发言稿: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创新开展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

关闭